文学家曹雪芹说:“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钱忘不了。”
诚然,很多人以为,过有钱人的生活,胜过神仙。
但是回到当下社会,很多人有了三十万存款之后,却还是不快乐,觉得自己还是一个穷人。
作为中年人,手里有存款,却一筹莫展,这样的状态,比比皆是。
图片
01
作为普通人,要有存款三十万,很不容易,多半是抠出来的。
一大批人,从小就深知“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的道理,并且家里的老一辈,也是这样言传身教的。
和我同村的一个伯母,一辈子在农村,守着一亩三分地。伯父农闲的时候,去打零工。
家里的土鸡蛋,到了赶集的日子,就到集市卖掉。钱都存起来。
伯父打零工的钱,伯母会认真算清楚,然后一分一厘都要存起来。
伯母的几个儿女,在过年过节,会送礼物和红包。伯母拆开红包,都存起来。
一切存钱的机会,伯母都不会放过,并且钱存起来之后,任何人都不能挪用。
伯母说:“除非得了大病,否则一分钱都别动。”
是的,平时的日子,紧一紧就过去了。唯独大病过不去,也令人担忧,需要做防备。伯母的说法,也符合大家的意图。
事实上,到伯母过世,存款也基本上没有动过。只是作为遗产,给了三个儿女。
人一辈子,只是赚钱,却不花钱。那么存款对于他来说,就毫无意义,肯定不会变成快乐的因素。
塞·约翰生说过:“既会花钱,又会赚钱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享受两种快乐。”可惜,很多人只一种快乐;或者一种快乐都没有,毕竟他赚钱,都是被逼的,是去卖苦力。
唐朝的李白,大笔一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才是有钱后的快乐。但是天底下,也就一个李白。更多是普通的劳苦大众,都担心,钱散去了,就永远没有了。
你一直不怎么花钱,那你有存款三十万,还是继续过抠抠搜搜的日子,和曾经的穷生活,没有区别。
图片
02
看过一个“三十万存款定律”,大概意思是说,一个人有了三十万存款后,就会觉得自己有钱了,应该享福。于是乎,买车买房,或者换车换房子,大笔消费就开始了。
等车子房子买好了,发现自己的存款不见了,还负债几十万,成为了房奴。
这负债累累的日子,还不如以前没有什么存款的日子。万一自己资金链断了,就万分危急。
正因为如此,大部分有存款的人,都是小心翼翼地过日子,避开各种坑。内心在担忧——随时可能穷回去。
再说了,现如今的三十万存款,对于大宗消费来说,真的是“杯水车薪”。
如果你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你把存款三十万的人,和八十年代的“万元户”比,就会发现,那时候的万元户,幸福指数高多了。
八十年代的万元,是可以在县城买一套房子的。现在的三十万,不一定买得到。
这就明显感觉到,钱在贬值。手里的钱的数量不变,但是可以买的东西却减少了,能不让人焦虑吗?
你也想过,是不是买黄金、基金等,让钱增值,起码是保值。但投资风险,让你退了一步,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投资做大生意,三十万肯定是不够的,可以把生意启动起来,但延续下去就困难重重。
你的认知,也不是很高,一旦要做新的行业,就很为难。不敢轻举妄动。
都说,有了金钱就能在这个世界上做很多事,如果做不成,说明钱还不够多。可这也就是说一说而已,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如愿以偿,可以肆意挥霍。
另外,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的情况下,开销很大。钱袋子总是管不住,对未来很担忧。
有存款之后,你反而有了不敢花钱的焦虑;加上钱会贬值的焦虑。这日子,幸福感就很少了。
图片
03
如果你打开网络平台,动不动看到“存款排行、富人排行榜”等。
一座城市里,存款五百万的,应该有十几万家庭。存款百万,应该有数百万家庭。
在一些自媒体人眼里,存款几十万,肯定是穷人。
一些数据显示,某地的存款,人均都是十几万。
当然,你最羡慕的,是那些年收入几十万的人。也许你的亲戚之中,就有这样的一个人,在某大厂做管理,年薪几十万。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在你没有存款的时候,不会和人比,因为自己没有比的资格。
有了存款,就忍不住和人比,发现自己是存款最少,收入也不多的人,显得很没有面子。
你终于认定了一个事实——存款三十万的自己,还是底层人。
作为社会底层人,赚钱靠打工,存款靠抠门。根本和富人不搭边,你也不敢大大方方地消费,连把存款数量亮出来,都觉得难为情。
从心理上,找不到做富人的感觉,那还谈什么快乐。
图片
04
如何才能有三十万存款,又很快乐呢?
关键是用自己的头脑,去看事实,而不是被外人的言辞干扰。
别人叫你投资,其实是把你当成了顾客;别人说年收入多少,那是少数个别;别人比你富有,那是别人的事,和你没有关系。
凡事换一种思维模式,你内心就通透了,快乐也就涌过来。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最可怕的不是金钱欲,而是攀比欲。
从今往后,多和自己的过去比一比,就会发现自己富了,努力了,欣慰了。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深圳配资开户.东南配资.天津专业炒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