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
7月22日,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举办了2025年第7期博士后交流讲座“数字低碳与低碳数字:AI的‘环境账’能否平衡?”。本次讲座由新发展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助理执行负责人武赟杰主持,博士后杨晓主讲。讲座邀请了两位深耕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领域的资深研究员展开交流:湖南大学助理教授陈泳昌,中国银河证券新发展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员彭雅哲。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并再次重申“双碳”目标的战略方向。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了重要赋能支撑,但其本身并非天然低碳。随着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广泛应用,对算力和电力的需求激增,带来了新的碳排放压力。同时,数字基础设施适配性不足、技术鸿沟等问题也对绿色转型构成挑战。然而,人工智能在能效优化、能源管理、碳排放监测等方面的潜力同样不可忽视。在推动技术进步与数字经济扩张的背景下,如何统筹发展与减排、突破现实约束,正成为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数字技术正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引擎。一是AI赋能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预测与调度,提升能效与电网稳定性;数字模拟加速低碳材料研发。二是数字孪生与物联网优化流程与供应链管理,推动节能减排与绿色制造。三是区块链提升碳信用体系透明度,大数据助力ESG评级与绿色投资,央行数字货币也在碳市场中展现潜力。然而,数字化进程也带来多重挑战:一是AI训练与数据中心运行消耗巨量能源,加剧碳排放;二是设备快速迭代催生大量电子废弃物,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数字化差距引发“绿色鸿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地区在碳排能力与技术应用上持续拉大差距。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亟需协调数字技术的环境正负效应,构建公平、可持续的绿色数字未来。
与会嘉宾围绕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最新进展以及学术界热点研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未来,新发展研究院将继续紧跟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等领域动向,紧密贴合市场关注焦点,持续推出相关研究并面向各界展开交流探讨。
撰稿人:杨晓
深圳配资开户.东南配资.天津专业炒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