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单纯的知识获取和记忆已不再重要,21世纪更强调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技术素养、社会责任感等综合能力。
昨天详细讲了欧盟的“终身学习关键素养”框架(欧盟“终身学习关键素养”框架:八大关键素养及其核心要素),其实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如OECD、P21、APEC等)都提出了自己的21世纪技能/素养框架,核心都指向如何培养能适应未来挑战的公民。
图片
1. 美国“21世纪技能”(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P21)
P21 框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划分为“核心学科知识”与“四大维度技能(4Cs)”,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协作(Collaboration)和创造力(Creativity);此外,还强调信息、媒体与技术素养,以及生活与职业技能(Life & Career Skills)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教育2030”框架
《因川宣言与行动框架》(Incheon Declaration)指出,优质教育应确保学生获得识字和计算等基础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人际与社会技能;同时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知情决策能力,以及通过可持续发展教育(ESD)与全球公民教育(GCED)应对本地和全球挑战所需的价值观与态度。
3. 经合组织(OECD)“教育与技能2030”(Learning Compass 2030)
OECD 在 DeSeCo 项目基础上提出“可迁移能力”(Transformative Competencies):
创造新价值(Creating New Value):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综合体现; 平衡紧张与矛盾(Reconciling Tensions and Dilemmas):在复杂、互依的系统中权衡多方利益; 承担责任(Taking Responsibility):基于伦理与社会目标反思并评估自身行为。这三大能力融合了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旨在帮助学生在日益多变的世界中“塑造更美好的未来。
4. 世界经济论坛(WEF)
WEF 在其“新愿景教育”(New Vision for Education)报告中强调社会与情感学习(SEL)的关键作用,认为以下技能对于学生未来就业至关重要:协作(Collaboration)、沟通(Communication)、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领导力(Leadership)和好奇心(Curiosity)等;这些技能主要通过 SEL 项目得以培养。
5.一些国家的框架
图片
图片
然而,这么多素养框架,却很少有直接给出测评方法的,这是一个国际难题。
土耳其的研究Multidimensional 21st century skills scale: Validityand reliability study认为,现有21世纪技能测量工具大多针对特定学段(如小学、初中或师范生),缺乏面向15–25岁更广泛青少年与青年群体的、结构完备的量表。作者认为开发一个覆盖高中及大学阶段的多维度21世纪技能量表,对教育实践和政策具有重要价值。该研究旨在:
1. 开发一份面向15–25岁青少年和青年的多维度21世纪技能量表,并检验其效度和信度。2. 探究该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在不同变量(如性别)下的差异。图片
研究参考世界各国21世纪技能理论和量表文献,初步整理170个条目,经三位专家评审和内容效度常数法(content validity constant),筛选出146条进行预调查。经过共660名学生(高中、专科、本科)的试点研究,最终量表包含41个条目、五个维度,可解释总方差的42.14%,五个维度如下:
知识与技术素养(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Literacy Skills)
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创业与创新能力(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Skills)
社会责任与领导力(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Leadership Skills)
职业意识(Career Consciousness)
研究称量表Cronbach’s Alpha为0.86,各维度均>0.70,信度良好,重测信度相关系数为0.55(p<0.05),量表具有时间稳定性。每个维度代表性题目示例(论文原文有全部的41道题目),量表采用五点式李克特评分(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
图片
知识与技术素养:“我会努力获得当前信息之外的新知识。” 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我对学到的内容不加思考就谈论。” 创业与创新:“我会思考让人们生活更便捷的方法。” 社会责任与领导力:“我通常在小组中担任领导者。” 职业意识:“我会调查职业特性以确定最适合我的职业。”教育学人AIED补充:
这种自评式量表,相较于“问题解决型”量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之前我们解读的文章里,不止一个研究谈到学生往往在自评中高估自己(AI素养量表“体检报告”:衡量 AI 素养的工具远没有想象中成熟)。衡量AI素养的工具不够成熟,其实其他的框架也差不多——素养是软技能,不容易量化测评。
我结合该论文的方法步骤,提炼成可直接应用于你自己的素养评测量表开发流程,如果你也想做一个某种素养测评量表的研究,你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理论建构 ➡️ 2. 条目设计 ➡️ 3. 专家修订 ➡️ 4. 预测试(大样本)➡️ 5. 探索性因子分析 ➡️ 6. 精简/结构优化 ➡️ 7. 验证性因子分析 ➡️ 8. 信度与区分度检验 ➡️ 9. 量表定稿发布
素养是软技能,不容易量化测评;但起码比不测好。
我在「教育学人 AIED 知识社区」已经更新了 300 多篇内容,包括近百篇前沿论文解读和《AI 时代的教育》、《学记》、《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等书的专栏解读文章。最近我在读《焦虑的一代》,也会分享我的书摘和感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深圳配资开户.东南配资.天津专业炒股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